提供您的电话号码,艾派克将致电联系您
水泵等机电设备的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
水泵等机电设备的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
南京艾派克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6 年,位于南京市奥体科技中心,注册资金2009万元人民币,成立至今我们始终专心致力于水泵等机电设备的销售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公司创立以来始终以“诚信为本,合作共赢,服务至上”为企业的核心精神。与国内、国外众多设备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其中我们获得了美国 Xylem(原美国 ITT)总部TRACE认证并正式授权的中国境内有限的几家产品代理经销商,以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与专业的技术储备获得厂方认可并正式授权为中国境内有限的几家特约售后服务中心。 我们的客户有机场、高铁、地铁、水厂;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体、住宅、工厂;医院、学校、产业园、景区,遍布”海陆空”各行各业。近年来,不断高速发展,并用我们专业、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水泵等机电设备的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
水泵等机电设备的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NKG,ICAO:ZSNJ),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门户,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 ,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 [2] ,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 ,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于1995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卫生机场”称号;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进入中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2014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启用;2015年6月开通南京至洛杉矶航线,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开通直达欧、澳、美三大洲定期客运航线的城市。 截至2020年8月,禄口机场为4F级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两条3600米跑道、两座航站楼、两座货运站和一座交通中心,候机楼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规模居华东第二。拥有135条国内航线和23条国际航线,通达国内外115个航点,初步建成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澳洲的航线网络。 2017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58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5%,全国排名第11位;货邮吞吐量37.4万吨,同比增长9.6%,全国排名第10位;起降20.9万架次,其中运输起降20.8万架次,同比增长11.4%。
南京南站(Nanjingnan Railway Station)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运站,是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国家铁道枢纽站,是亚洲大火车站和亚洲大高铁站。 据2016年数据,南京南站平均一天停靠430趟高铁动车。 南京南站规划于1986年,地处南京南部新城的核心区;1991年进入早期规划阶段;2008年1月正式开工,北靠雨花台风景区、南临秦淮新河、西接牛首山;2008年8月规划设计方案最终确定;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及北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国通过垂直换乘实现真正零换乘的交通枢纽,其“垂直换乘”的设计理念被铁道部全面推广和使用。 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南站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站房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积达38.7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站房建筑秉承“古都新站”的设计理念,吸纳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如藻井、斗拱、窗花和木纹肌理等,同时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将中国宫殿建筑的优势及特点充分发挥,体现了古都南京浓郁的风格和特有的气质。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始建于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22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是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医院现有本部、东院、西院三个院区。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近140万人次,出院患者近9万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三分之一左右,开放床位数4500张。
南京脑科医院,又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47年,是我国最早的国立神经精神病专科医院,为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南京市胸科医院始建于1950年,具有胸部疾病诊疗专科特色。2018年6月,根据市长办公会议要求,原南京脑科医院和南京市胸科医院进行整合,成为新的南京脑科医院,一院两区。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拥有员工近2200人,床位近2000张,承担着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神经、精神、胸部疾病的医疗、康复、预防、教学、科研和司法鉴定等任务。同时承担着相关政府指令性工作及突发应急事件的心理救援等处置任务,在国家重大城市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发挥社会维稳作用。 医院现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其中精神医学为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连续8年在复旦版医院专科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6位。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医院借助新的平台,重点建设“4中心+1研究院”,包括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肺小结节诊疗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心脑健康管理中心和脑科学研究院。继续做强神经精神医疗中心,组建综合康复学科,加强发展胸心内外科,打造心脑血管病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同时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的平台,落实临床提升战略,立足原创性学科基础研究。目前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已经成立,将在全国脑疾病的治疗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领军作用。 未来我院将继续紧扣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健康南京发展战略和脑学科国际发展前沿需求,聚力整合创新,聚集优势资源,积极解决老年群体医疗需求的核心问题,着力打造南京首家三级康复医院,力求全方位建设一所集精神、神经、胸心为一体,治疗与康复相互融合的大专科小综合现代化医院,逐步推动区域精神卫生体系与康复体系建设。
南医大四附院是南京江北新区和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省市重点民生工程。辖京新院区、浦园院区、南苑院区,一院三区,一体化管理。 医院建于1949年,以南京市浦口医院和南京市浦厂医院为基本力量,着力引进高端医学人才,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综合医疗改革,三年实现业务总量翻番。医院紧扣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和“三中心一高地”产业地标为靶向,传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南医校训;秉承“生命至上,关爱无限”的医脉精魂。十四五期间,荣为江北新区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的主力军! 医院拥有省级卒中中心,市级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市医学重点专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儿科、超声诊断科、药剂科等。医院鼎力打造江北新区急救医学中心、代谢病诊疗中心、消化医学中心、儿童医学中心、眼视光中心、国家综合医院中医示范科室。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的理念,医、教、研并举。2020年,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双突破。 医院着力建设核医学科、肿瘤放疗科、老年医学科、生殖医学科,为江北百姓看病不过江填补空白,提档升级。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战略,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作用。与泰山、沿江、顶山、盘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南医大四附院为核心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建设互联网医院,助力远程医疗和慢病管理。 医院拥有全球领先的飞利浦3.0核磁共振、西门子双源CT、128排CT、医科达直线加速器、4K腔镜、胶囊胃镜、Rowa全自动发药机、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检测线、高压氧舱、DSA杂交手术室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施。为提高江北新区临床医疗水平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十朝都会南京魂,虎踞龙盘看江北。秉承医者使命,医院鼎力打造立足于江北,辐射苏北、皖东的区域型医疗中心。全力以赴,使命必达!为助推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而生!为健康新区、健康南京拼搏奋斗!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1个直属院系,本科生13196人、硕士研究生16072人、博士研究生7693人、留学生1415人。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个,科工局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2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4人、“青年长江学者”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4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0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6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7人,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京开放大学是一所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主要开展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高等学校。南京开放大学以创建于1979年的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依托市区两级办学系统,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面向最广大人群、覆盖全市城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服务体系。 南京开放大学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和远程支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为学员提供过程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南京开放大学拥有优化的网络环境、先进的技术设施、功能完备的学习平台、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拥有完整的学习支持、规范的服务体系、可靠的质量保障;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服务队伍。 南京开放大学现有学历教育13个门类近80个专业,非学历教育70余项,形成了以远程开放教育为特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南京开放大学将以服务南京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以服务城市现代化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己任,努力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构建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及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等18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2人,外国院士4人,“长江学者”17人,“万人计划”专家2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1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教学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3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24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优异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学校科技优势显著,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81项,其中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2019年10月,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目前建有9个校外研究院,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滚动功能部件测试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等20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国际合作基地7个,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三区”是指南京校区、江阴校区和盱眙校区)。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3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建设孝陵卫、汤山两个分部,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校区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称徐州市市政工程处,成立于195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兼营公路工程施工、房屋建筑施工、城市绿化园林施工、市政工程检测、市政工程设计等施工业务。 多年来,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诚信务实、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引领下,逐渐发展形成了"徐州市政"这一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集团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一力承担城市主次干道、桥涵、广场、防洪排水、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任务,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安徽、河南、青海等地。 在生产经营上,集团采取以市政施工为主业龙头,带动检测、设计、园林、投资、房地产、教育培训等产业多元化齐头发展的先进模式,实现公司良性运营。目前,集团旗下拥有五个工程施工分公司,徐州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苏州同力测控试验室两个工程检测中心,以及点石设计院、绿润园林公司、中嘉工程公司、陆桥房产开发公司、智汇教育培训中心、盛裕投资公司等多家专业分公司。 近年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施工工程荣获了"中国市政金杯"奖、"扬子杯"奖、"江苏省市政示范工程"奖、"古彭杯"金奖、"古彭杯"银奖等多种奖项;施工工地也多次获得"江苏省安全文明工地"、"徐州市安全文明工地"等荣誉称号。企业更是获得了"中国建筑100强"、"江苏省建筑业优秀企业"、"江苏省文明示范单位"、"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江苏省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徐州市建筑业十强企业"、"徐州高铁站区建设优胜奖"企业、"徐州市慈善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工程地点:宁连高速和马汊河交界处,旺鑫路以南、园西路以东、宁连西路以西、马汊河以北。建设内容及规模:大厂污水处理厂规划控制总用地面积约8.42ha,建设总规模18.0万m3/d,分两期实施。本次建设一期,建设规模9.0万m3/d,用地规模4.41ha(合66.15亩),厂内主要建设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改良型AAO生物反应池、二沉池、中间提升泵房及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虑池、鼓风机房、加药房等。总投资:58020.58万...
常熟市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一期项目,是全国首个运用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项目,也是江苏省2016年PPP入库、常熟市首笔PPP入库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村面貌向洁化、亮化和美化转变,营造出卫生有序的人居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
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隶属于南京市排水管理处,坐落于江苏南京市,厂区具体位于建邺区江心洲中棚二队,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4.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区土建施工,工艺设备、工艺管道安装,电气、自控系统安装,照明,防雷接地,采暖,通风,厂区道路施工及绿化等。
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隶属于南京市排水管理处,坐落于江苏南京市,厂区具体位于建邺区江心洲中棚二队,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4.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区土建施工,工艺设备、工艺管道安装,电气、自控系统安装,照明,防雷接地,采暖,通风,厂区道路施工及绿化等。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NKG,ICAO:ZSNJ),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门户,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 ,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 [2] ,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 ,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于1995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卫生机场”称号;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进入中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2014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启用;2015年6月开通南京至洛杉矶航线,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开通直达欧、澳、美三大洲定期客运航线的城市。 截至2020年8月,禄口机场为4F级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两条3600米跑道、两座航站楼、两座货运站和一座交通中心,候机楼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规模居华东第二。拥有135条国内航线和23条国际航线,通达国内外115个航点,初步建成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澳洲的航线网络。 2017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58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5%,全国排名第11位;货邮吞吐量37.4万吨,同比增长9.6%,全国排名第10位;起降20.9万架次,其中运输起降20.8万架次,同比增长11.4%。
南京南站(Nanjingnan Railway Station)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运站,是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国家铁道枢纽站,是亚洲大火车站和亚洲大高铁站。 据2016年数据,南京南站平均一天停靠430趟高铁动车。 南京南站规划于1986年,地处南京南部新城的核心区;1991年进入早期规划阶段;2008年1月正式开工,北靠雨花台风景区、南临秦淮新河、西接牛首山;2008年8月规划设计方案最终确定;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及北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国通过垂直换乘实现真正零换乘的交通枢纽,其“垂直换乘”的设计理念被铁道部全面推广和使用。 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南站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站房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积达38.7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站房建筑秉承“古都新站”的设计理念,吸纳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如藻井、斗拱、窗花和木纹肌理等,同时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将中国宫殿建筑的优势及特点充分发挥,体现了古都南京浓郁的风格和特有的气质。
专业、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销售,安装与服务,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到维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与专业的技术储备获得认可
经过此次培训,艾派克团队将更深入掌握搏力谋产品知识,进而以更专业精准之姿将产品推向市场,为客户创造非凡价值。在与搏力谋携手奋进中,开启合作共赢的璀璨新篇。
南京艾派克作为行业的积极推动者,邀请荏原冷却塔技术总监开展培训。在培训中剖析荏原冷却塔新品的技术优势,通过案例讲解并互动。培训后销售和售后团队与之交流项目问题获建议。强调了解产品与客户需求以提供优质服务。此次培训传递知识、促进行业交流,助大家了解新品成果,为发展奠基,激励共创佳绩。
提供您的电话号码,艾派克将致电联系您
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现在有优惠活动吗